查看原文
其他

李开教授谈比较语言学史

李开教授 语言科学 2022-04-24

《尘封的比较语言学史:终结琼斯神话》李开教授序


李葆嘉教授等撰著的《尘封的比较语言学史:终结琼斯神话》,谊属西方语言学史系列的专题史,即揭开一段尘封几百年的历史—17 世纪中期,荷兰学派的集大成者伯克斯洪(Marcus Zuerius van Boxhorn, 1612—1653)创立了“历史比较语言学的本体论和方法论”。本体论研究的成果体现方法论,方法论铸就本体论的研究成果,两者密不可分。曾定居荷兰的法国17世纪理性主义哲学家、解析几何的创始人笛卡儿(Rene Descartes, 1596—1650)所提出的逻辑演绎方法论,主张把精神实体简化为思维,把物质实体(包括研究对象)简化为广延,声称“给我广延”和逻辑“运动”,“就能造出一个世界来”。笛卡儿还把他的方法论说成就是要“逐步和不断地增加人们的知识,直至达到对人们能力范围内每一事物的真实理解”。笛卡儿的名言“我思,故我在”中,“我思”命义在于逻辑演绎,“我在”强调走进经验世界中能被“我”把握到的存在。可见,笛卡儿的唯理主义方法论,乃至任何一般科学方法论,都是以客观世界的经验本体为其逻辑边界和目标。语言科学的研究方法也不例外,以语言对象本体即语言世界为逻辑边界。我们无意寻找伯克斯洪与笛卡儿唯理主义方法论之间的联系,但方法论本身总是打着时代的烙印。古代方法论以古代朴素辩证法命名,近代方法论则是英国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 1561—1626)建立的以科学实验为基础的经验认识归纳法(Novum Organum, 1620),以及笛卡儿的理性演绎方法论。即使是20世纪50年代兴起的语言分析哲学,也是以语义与语法的关系为语言分析对象,关注语法深层还原的逻辑分析。哲学被理解为仅仅是语言逻辑分析,思想的哲学等同于语言分析的哲学。美国语言分析哲学家蒯因(W. O. Quine, 1908—2000)赞成句法理论中的基于经验的认识整体论,认为“具有经验意义的单位是整个科学”,不过,经验检验的只能是整个语句系统,而非单个句子,并认为逻辑理性分析与经验综合归纳没有严格界限,逻辑规则和本体论命题的边界在于经验语言世界。如此看来,17世纪伯克斯洪创建的历史比较语言学方法论,同样不可避免地受制于其所处时代的经验认识归纳法和理性分析演绎说。《尘封的比较语言学史:终结琼斯神话》论述称,伯克斯洪提出的“语言家族同源论”即斯基泰假说,其成员已经包括希腊语、罗曼语、日耳曼语、波斯语、斯拉夫语、波罗的语、凯尔特语、北印度语(梵语)等,几乎涵盖了印欧语系的所有语族(不包括1908年和 1915年通过考古先后发现的吐火罗语、赫梯语),并且引用荷兰学者维恩布日(van Wayenburg 2004)所概括的伯克斯洪的理论要旨:他创立了几乎包括所有欧语以及波斯语在内的关联理论,用他的话说,这些语言“出自相同源头”。这一“相同源头”就是远古斯基泰语。语族的关联、语族同源的史前史追溯,以及相关口述史的整理和抽绎,都离不开经验的归纳和逻辑假设的推理。伯克斯洪年轻时在莱顿大学学习文学、哲学,17岁大学毕业后继续学习神学。他因长于雄辩,19岁便对语言研究产生兴趣,20岁后担任莱顿大学雄辩术讲师和教授。这一学术背景,可以说与他能养成17世纪盛行的理性逻辑推演法的思维方式息息相关。伯克斯洪在寻求语族同源时指出,除了词语相似之外,在柏拉图的《对话集·克拉底鲁篇》中,苏格拉底说过,许多希腊语的词语出自野蛮人(斯基泰人)之口,既然古希腊语如此,那么其推论必定日耳曼语、拉丁语的来源当与之相同。这无疑是对历史假设的推证,甚至是对苏格拉底本人对话过程的逻辑假设和推演。至于如何证明后世罗马人、希腊人、日耳曼人使用的不同语言有共同的原始母语,这就需要通过基本词汇、形态变化和语法结构的比较加以说明。可见伯克斯洪的历史比较法不仅是全面的、系统的,具有历史厚重感,而且是以共时发射状的语言逻辑分析和推理为基础的。事实上,不仅全书的主要研究对象伯克斯洪在创立历史比较法的全过程中无法脱离17世纪经验综合和逻辑演绎相结合的影响,就是《尘封的比较语言学史:终结琼斯神话》的作者也会体现出这一研究方法的应用。前述语言哲学关注语法深层还原的逻辑分析,理应包括由深层语法分析层面还原到语言经验层面。后期语言哲学的代表蒯因则进一步阐述了还原论的语言哲学形式,他在《从逻辑的观点看》(From a Logical Point of View)中,把还原论作为现代经验论的一个“教条”(教义、原则的意思),即相信每个有意义的陈述等值于基于指称直接经验的名词的某些逻辑构造。《尘封的比较语言学史:终结琼斯神话》在还原历史真实、回到伯克斯洪创立历史比较法的历史在场时,处处考虑到经验事实的罗列和分析,如17世纪早期荷兰“争取独立的成功时代”对伯克斯洪学术的造就、德国学者1751年撰写的词条、德国学者1876年撰写的传记、荷兰学者 1998年的介绍文章、荷兰文网络文章的介绍、德国学者2004年的介绍文章,如此等等。以上做法,无疑用了中国固有的文献考订法,但是如果从语言哲学的视角看,又是从不同时代关于伯克斯洪的语料及其分析出发,最后还原到几百年前伯克斯洪的历史在场。通过对所引相关语料的深层次分析,作者认为,伯克斯洪把欧洲的主要语言及相关的东方语言统统包括在(斯基泰语)这一大家族内,并且给出了许多对应词表,被提出来讨论的语法现象如果存在相似性,那么就更胜一筹,而最佳情况则是,出现在一种语言中的异常或偏差,也出现在另一语言之中。这也是当代比较语言学的全部基础。由此可见,作者十分认可这些涉及语法、相似性、异常或偏差、逻辑呈现、语言比较基础等深层次的语义和语法分析。当然,这些分析都是旨在还原伯克斯洪创立历史比较语言学理论的真相。我还要说,葆嘉教授等著的此书,是以“批判”为一以贯之的逻辑,副标题“终结琼斯神话”充满批判精神。“学术批判”(核实语料、精细辨析、逻辑演绎、澄清真相)在西方世界是“学术研究”的同义语。德国著名哲学家康德(I. Kant, 1724—1804)的三大名著均以“批判”命名:《纯粹理性批判》(Kritik der reinen Vernunft, 1781)、《实践理性批判》(Kritik der Praktischen Vernunft, 1788)、《判断力批判》(Kritik des Urteilskraft, 1790)。这里的“批判”(kritik),与我们后来把“批判的武器”曲解成的“武器的批判”,以及当下又几乎放弃学术的“批判”毫无共同之处。“批判”就是深入研究,这正是西方学术的一大精神。《尘封的比较语言学史:终结琼斯神话》不仅严于对琼斯的批判,其余如对国内早已熟知的 19 世纪丹麦语言学家拉斯克(R. C. Rask, 1787—1832)和汤姆逊(V. L. P. Thomsen, 1842—1927)、德国语言学家葆朴(F. Bopp,1791—1867)和格里姆(J. Grimm, 1785—1863),以及 20 世纪丹麦语言学家裴特生(H. Pedersen, 1867—1953)的批判性研究,无不引人注目。至于如何评价英国东方学家威廉·琼斯(Sir William Jones, 1746—1794)的学术成就,可以继续讨论和研究,但贯彻批判精神是值得提倡的。更不必说,全书涉及多种西语,几从海量的西语文献中排沙简金,用第一手西方文献材料著论西方语言学史。综上所述,葆嘉教授等人尝试以西方学术精神撰写西方语言学史,诚是也,亦可贵,颇可取。我和葆嘉教授是同辈人,也是共同从事语学的学友,其皇著允我先睹而问序,惶恐云何,悚怍云何,勉力写下以上文字,谨求教于葆嘉教授和学界。是为序。
 本文摘自:李葆嘉、王晓斌、邱雪玫著《尘封的比较语言学史:终结琼斯神话》科学出版社出版

ISBN 978-7-03-064455-8

掸去累积的尘埃,澄清以往史家的陈词误说;翻开泛黄的书卷,辨识历史比较的足迹;揭示内在的驱动,还原日耳曼民族的寻根情结。作为荷兰学派的集大成者,伯克斯洪(van Boxhorn 1647,1654)创立了历史比较语言学的本体论和方法论。威廉·琼斯(William Jones)11次周年演讲(1784—1794年)中有关语言关系的讲辞,凡正确的皆前有所因,凡错误的皆捕风捉影。本书通过剖析一批英美学者炮制“琼斯神话”,以及数典忘祖、郢书燕说、以讹传讹的风气,为重建西方近现代语言学史拨开迷雾。

 本书目录

向上滑动阅览

目录

李开先生序

自序

凡例

引论 1

第一节 重建西方历史比较语言学史 1

第二节 历史比较语言学史的史实观 2

第三节 早期历史比较语言学研究沿革 4

第一章外国史家有关早期语言历史比较的零散论述 23

第一节 汤姆逊《十九世纪末以前的语言学史》 24

第二节 裴特生《十九世纪的语言科学:方法和结果》 34

第三节 邵尔《从文艺复兴时期到十九世纪末的语言学说史梗概》 45

第四节 康德拉绍夫《语言学说史》 50

第五节 罗宾斯《语言学简史》 56

第六节 艾希霍恩《现代语言学史》 67

第七节 本费《德国语言学史》 72

第二章 中国史家有关早期语言历史比较的零散论述 87

第一节 林柷敔《语言学史》 88

第二节 岑麒祥《语言学史概要》 97

第三节 冯志伟《现代语言学流派》 105

第四节 徐志民《欧美语言学简史》 107

第五节 刘润清《西方语言学流派》 113

第六节 姚小平《西方语言学史》 118

第七节 刘国辉《历史比较语言学概论》 124

第三章 十八世纪末之前比较语言学史的盲区 135

第一节 历史比较语言学史关键点对照汇总 135

第二节 历史比较语言学史上的最大盲区 138

第三节 欧洲学者先后提出的语系假说 140

第四节 历史比较语言学的产生条件 147

第五节 英国、德国、法国等国梵文学者的师承关系 153

第四章 外国学者关于早期比较语言学史的探索 155

第一节 彭梵得首论欧洲语言亲属关系的早期研究 155

第二节 费尔曼定位的“第一位历史语言学家” 164

第三节 梅特卡夫的专题研究及文集 169

第四节 迪瓦科斯对比较语言学史的贡献 175

第五节 穆勒论基本词汇概念的历史 176

第六节 哈尔论艾利奇曼酝酿的和谐考古学 178

第七节 坎贝尔的比较语言学史研究 183

第八节 维基百科中的伯克斯洪词条 192

第九节 新探索的回溯与拓展 203

第五章 荷兰学派的集大成者伯克斯洪 205

第一节 群星璀璨的荷兰学派 206

第二节 伯克斯洪的生平与学术 214

第三节 潜心于“斯基泰考察” 224

第四节 伯克斯洪的历史比较语言学论著 233

第六章 历史比较语言学史上的里程碑 242

第一节 历史比较语言学的本体论和方法论 242

第二节 斯基泰假说的考古文化旁证 254

第三节 斯基泰理论的传播和发展 258

第四节 19世纪比较语法与荷兰学派遗产 269

第七章 琼斯种族-语言关系讲辞考析 274

第一节 著名东方学家威廉·琼斯 274

第二节 琼斯11次周年演讲述评 275

第三节 琼斯“亲密-同源”讲辞剖析 317

第四节 琼斯种族-语言关系讲辞总评 324

第五节 琼斯种族-语言关系研究方法批判 331

第八章 终结语言学史上的琼斯神话 339

第一节 琼斯对斯基泰理论的看法 339

第二节 琼斯与前辈蒙博多的通信 342

第三节 琼斯神话的形成 348

第四节 琼斯神话的终结 357

余论 362

参考文献 367

人名汉译表 391

《历史比较语言学论著资料译注》目录 407

后记 409

长按识码,即刻购书

延伸阅读:相关阅读/公益讲座/项目申报/

1.相关阅读

第二语言产出的心理语言学研究
语言学最新研究成果速递
刘云教授谈中文信息处理
雷蕾教授《基于Python的语料库数据处理》重磅上市


2.公益讲座

实验语言学线上讲座(4月6—4月8日)

4月1-7日语言文学讲座/论坛/会议(第44期)

2021年4月语言文学学术会议集锦

语言文学公益讲座回放集锦(六)


3.项目申报
(1)社科基金后期资助——从规划到立项


(2)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申报书填写+立项案例



语言学交流群


小编邀您入群


欢迎入群共享学术资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